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蔬食養生

 「蔬食養生」


我記得剛去台南道場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其實還很陌生,問事的朋友也接觸得不多。


那時候有一個快60歲的先生,他是別人介紹來的,剛開始我們的確都是口耳相傳的比較多,因為別人處理有效,所以再介紹他過來。


他那時候是問他的身體上有長腫瘤,還在考慮要不要開刀,請老師處理。

老師那時候有跟他調解因果,但是要求他終身吃素,蛋奶蔥蒜素就可以了。


他當下也接受調解,後來回去也的確有照著老師的方法吃素。


大約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又看到他欣喜的出現在道場,他跟大家分享喜悅,他說他的腫瘤變小了快消失了。


我們大家都為他感到開心。


但是我心裡面更多的是驚訝,因為我的父親就是因為癌症腫瘤而去世的,心裡總是諸多遺憾,不能及早和老師相遇。


後來我大學的一位學姐藉由我的臉書知道了我們這邊的訊息,他因為也長腫瘤,所以想要尋求第三方的資訊來改善他的問題。


他在處理完之後大約三個月我也在他臉書看到了因為他說他改成素食的飲食習慣,所以可能是這樣使腫瘤慢慢消失,完全沒有提到我們當初幫忙他的事情。


畢竟我們的做法真的太玄了,很容易會被當成迷信。


慢慢地看老師處理初期的腫瘤症狀之後,都可以慢慢讓它變小而消失,心中是充滿了信心。



我那時候常常在思考的事情,如果癌症的產生跟自己的冤親債主有關的話,那麼它的消失應該在現實的情況會有對應的發展吧?


後來參考一些飲食和癌症的書籍。


其中一本書的作者,他在2003年得了大腸癌第三期,他是一個美國人,他自己做了很多癌症跟飲食的研究和學習,他決心採取一些非傳統的醫療方式,他嘗試從他的飲食做改變,他所得到的許多資訊,告訴他動物性的肉食和高糖飲食的飲食習慣是造成現代人許多癌症問題的主因,尤其是消化系統的,如胰臟癌,胃癌,大腸癌,腎臟癌都和飲食習慣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5年10月26日正式將加工肉類列為第1類致癌物,將紅肉列為第2A類致癌物。

這項決定是基於超過800項流行病學研究的綜合分析,這些研究探討了肉類攝取與各種癌症(尤其是大腸癌)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

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火腿) 的攝取與 大腸癌 之間的因果關係已被確定,因此被列入第1類致癌物,與菸草、石棉屬於同一級別(但這並不代表危險程度相同)。

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 則因為有「很可能致癌」的證據,被歸類為 第2A類致癌物,與高溫油炸食物、輪班工作(因影響生理時鐘)等風險相當。

這份報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IARC也強調:「這不代表不能吃紅肉,而是應該適量攝取,並搭配均衡的飲食習慣來降低風險。」


一般來講大腸癌第三期兩年後的存活率很低,但是這個美國人,他把他的飲食全部改成全蔬食的飲食,搭配少數的蛋白質,和少數的穀類,他成功逆轉他腫瘤的發展,活到現在20年生活作息非常正常,完全不像癌症末期的人,可以到處演講以及出書跟大家推廣素食抗癌的方式。

他的書我看到一半都要翻到封面再看一下,確定他是一個信上帝的美國人而不是信佛教的台灣人。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證明了神明告訴我了我們的一些事情是對的,素食才是最適合人的飲食方式,現在大腸癌的問題這麼嚴重,在台灣排名第二名的癌症死亡率,就是因為大家不忌口的狂吃肉,科學研究也發現在肉食很少的國家,比如非洲或地中海飲食,癌症的發生率都很低,甚至連一些老人如糖尿病,高血壓疾病也很少。


所以素食的飲食習慣是一個人長壽的關鍵,至少也可以減少許多老人疾病的煩惱。


當然精緻澱粉,比如糖或小麥粉,如果能減少攝取,維持低糖的飲食,也可以減少糖尿病或高血壓的發生率,這樣會更好。


如果想要有一個圓滿的老年生活,素食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


但是我知道要一個人維持素食真的很不容易。


文章開頭的那位60歲的先生,他半年後又來找老師,因為他腫瘤又變大了,他自己也跟老師說他沒有辦法吃素,因為工作的情況,免不了要應酬。

我也觀察到我學姐一年後的臉書,他說他的腫瘤又長回來了又要開始化療了,當然臉書裡面更多各地肉類美食的分享。


飲食只是一種選擇,但如果你身邊有業力干擾的時候。你做的選擇真的是你最好的選擇嗎?


或者說你做的善事不夠的話,你真的有辦法像了凡先生一樣改變命運並延長壽命嗎?

改變自己的想法嗎?

這位美國人一直在推廣蔬食的生活方式,不就符合了凡先生勸人戒殺而修善功的善行嗎?

他是這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嗎?


我相信大家應該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看看吃素不吃肉的感覺,我是感覺很好,因為不用對我所吃的動物感到愧疚,所以我感覺很好。

如果你也覺得很好的話,或者事情有變好的話,或許你應該繼續維持下去的。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價值

 「價值」


之前曾經讀過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交游非常廣闊的人,他幾乎每天都會跟不認識的陌生人聊天或建立關係。


他說:他會把認識的人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就是這個人有沒有信仰,他認為有信仰的人跟沒有信仰的人在思考邏輯上和行為方式上差異非常大。


他認為有信仰的人,他的人生會比較充實,比較不會無所事事,也比較不會憂鬱,很容易找到人生的熱誠,並把所有的精力跟心血投注其中。


但是這個信仰並不只是宗教信仰,有些人信仰科學信仰數學,或信仰他自己的公司能為眾人付出很大的貢獻,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認為他們信仰很重要的關係,就在於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幫助很多人。


當然書中還有提到如何跟有信仰跟沒有信仰的人交流和建立關係,不過這個不是我們這次要分享的重點。


其實我們人活著都是在追尋實現自我的最大價值,如何在一個環境或一個地點讓自己做到最大的貢獻,自己認為什麼地方或什麼環境是自己最有價值的。


很多人其實一直都還在找尋,如果有找到的人,那我恭喜你,你找到了你的信仰。


如果你有你的信仰的話,你每天都會有自己覺得需要做的事情,有自己想要專注努力的方向,不會無所適從,也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被人家牽著鼻子走。


我常會看到朋友同修或同事在抱怨他身邊的人事物,比如說有人會抱怨老公的不幫忙做家事也不帶小孩,當然如果這個人相信因果,願意讓我幫她處理共業的話,或許我可以幫忙他看看。


但是絕大部分人是不相信這種事情的,那我就會告訴他如果家庭不是你想要的價值的話,那你就不應該走入家庭了,家庭就是需要每個人的無私奉獻,才能維持,如果你要比誰奉獻的比較多,誰奉獻的比較少的話,那你最好獨自一個人生活。


因為一個小孩子不可能有自己謀生的能力,你要在他身上投資20年以上的時間和金錢,他才有可能回報你,而且也有可能沒辦法回報你。


如果你覺得沒有辦法為小孩子或自己的丈夫奉獻的話,那裡不是你的價值,那麼你當初就不應該走入家庭。


如果你已經走入的話,那你就試著在家庭裡面創造你的價值吧。


換句話說,你還能去哪裡幫助別人呢?

哪裡會比你的家庭你的小孩更需要你的價值呢?


你只是忽視了你自己的價值所以造成自己的痛苦。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會跟我討論工作上的問題或者被同事找麻煩的情況。


我也會告訴他們。


你要思考你的價值在哪裡?


你要去找你做了覺得很值得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有怨言。


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很苦,需要受三餐溫飽的驅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臨的厄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生病或發生意外。


如果這麼苦的話,是不是要去尋找自己最大的價值,讓他變成自己的信仰。


人生已經這麼苦了,要這麼辛苦的活著,是不是要有值得我去努力的價值或目標存在?



當然我知道所謂的負面想法大部分都是共業的關係,但是如果你有找到你真正人生的價值的話,或許在負面想法起來的時候你會有更好的注意力轉移掉他。


而且我得跟你說,會無緣無故找人家麻煩的人,他們自己都是有病的,或者就是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以他其實也跟我們一樣苦啊。


又何須計較呢?


找到自己人生價值的人,不會想浪費時間在不相干的事情上面。


如果你暫時沒有信仰的話,那沒關係你可以先去尋找什麼環境是你最有價值的地方,你去做什麼事可以幫助最多人。


這個幫助並不是單純的給予,獲得對方的感謝,而是能去影響別人讓別人變得更好,這樣才是最好的價值呈現。


所以很多人會走入宗教,一個正信的宗教一定是秉持的想要幫助更多人變得更好,而且他們確實有在做這樣的影響,如果一個宗教一天到晚攻擊批評別人的話,傳達的是負面情緒,那可能就比較不適合。


雖然很多宗教可能不講因果,但如果他是勸善或助人為善的,那麼他也是好宗教,因為照因果的邏輯來看多做善事,以後會有好報,這是因果報應要傳達給世人的道理。


當然如果你信仰科學,如果你的科學的確發現了能夠幫助很多人的道理,那麼我覺得你跟宗教的很多先知或聖賢一樣偉大。


佛教說:「萬法歸一。」


儒家說:「吾道一以貫之。」


這個「一」或許就是宇宙間最有價值的東西吧。


你找到了嗎?

宇宙間最有價值的事。


你找到你的「唯一」了嗎?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


問:

「老師您好,雖然我知道別人曾經說過讓人很難過的話,應該要放下,不要去在意他講過什麼話,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想到這些負面的畫面。

請問應該如何調解?」


答:

你好。

我先分享一個經驗。


前幾天,公司的庭院找園藝公司來做修剪,公司每年固定在春天的時候都會找園藝來整理庭院。

因為老闆還蠻喜歡種一些花花草草和樹木的。


公司庭院,有一排的杜鵑花,現在是開花的時候,一整排白色跟紅色的杜鵑花,的確美不勝收。


老闆特別交代總務說,叫園藝今年不要修剪杜鵑花,他想要讓它們的樹葉長更茂密一點。


早上他們園藝開始修剪的時候,總務因為有事晚一點到,園藝非常認真的工作,很早就開工了,他們先從都杜鵑花開始修剪,半排的杜鵑花枝葉都修剪好了,總務人才到。


他當場嚇得快屁滾尿流,連忙跑去跟園藝的工人們交涉,昨天不是有跟你們的老闆千交代萬交代說不要修剪杜鵑花嗎?

為什麼你們今天還是修剪了?

我老闆昨天才跟我講,我也馬上跟你們老闆講。

這樣做我會被老闆釘到牆上去的,到時候我請款會很麻煩…


我老闆把那些花草看得很重要啊!

這樣我要怎麼交代啊?



我在旁邊看到他焦急的樣子,其實我一點也不會為他擔心啊。


因為老闆剛剛去爬山,你只要他爬山回來的時候跟他報告這件事情。


應該不會發生什麼大事吧?


後來老闆爬山回來之後,他本來預期老闆會生氣的,結果老闆只是淡淡的說;有修剪的地方就算了,沒關係,不要再剪就好了。


我以前就常跟總務講,一個人爬山回來都是都是他心情最好的時候,尤其是剛下山的時候,那時候心情最好,許多狗屁倒灶的事情都會變得不重要。

因為我以前也常爬山,在經過兩個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人體應該差不多把體內的毒素代謝完,剩下的只有完全的暢快。

那種滿足跟平靜的感覺是不可言喻的。

你可以自己去爬山爬看看就知道了。


為什麼「仙」這個字是人加山,因為你爬山真的會讓你有一種成仙的感覺,但最好是早上爬。

下午的話,因為廢氣跟熱空氣往山上聚集,可能反而會越爬心情越不好。


其實我要跟你說這個的原因,並不只是說爬山的好處,我主要要跟你說的是,一個人會講出什麼話,和他的思考負面與否,其實是跟他的生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好的話,他這個人就容易保持正面樂觀的思維。


如果他的身體狀況不好的話,他講的話就會比較難聽,甚至會一直想到負面的事情。


但是人可能還沒發現他身體狀況不好,就已經產生了很多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了。


這是人體的一種自然防衛機制,如果人身體內發炎跟流血的狀況比較嚴重的話,他的內分泌系統就會分泌一些物質,使他進入防備的狀態,容易讓他對其他人事物產生敵對,或者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覺。


很多人體內都有在進行發炎的反應,但是他並不曉得。


比如說熬夜的人,他體內發炎的狀況會比一般人會嚴重。


還有喜歡吃醣類跟澱粉的人,大量的醣類跟澱粉也容易使一個人體內產生發炎的狀況。


糖可怕的地方在於說,糖吃多了身體就容易發炎,身體發炎之後心情又容易鬱悶,然後就會想起糖的美好,結果吃下了更多的糖,糖吃多了又肥胖。


然後肥胖的脂肪細胞,會長期進行發炎的反應,所以肥胖的人比一般人體內更容易進行發炎的,沒錯,肥胖的人更容易感到憂鬱跟負面。


然後吃下更多的糖。


這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每個人的現在的狀況都是過去行為的累積,每個人面對的都是自己過去或過去世的所作所為。


選擇甜美的東西,難免就容易面對痛苦的果實,辛苦的為別人付出,自然可以得到別人善良的回報。


這個就是因果的基本道理,先苦後甘。


所以我們真的不用太在意別人說的一些惡意的話,因為其實是他們身體有問題,才會說出難聽的話,一個人的身心狀況良好的話,他微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會講一些不重要的話呢?


人都是有病,才會講難聽的話。


這種例子真的非常多,你可以觀察你周遭的人。


我遇過很多人,當他們的言行特別惡劣的時候,他們後來不是被檢測處得了癌症,就是身體急性發炎需要開刀。


我發現如果一個人身邊有業力接近的時候,他們的情緒都會先變得不好,慢慢地才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進而生病。


這個和一個人的身心狀況逐漸變差的發展,的確是有相關性的,都是心情先變不好,才會慢慢發現身體的狀況也變差。


你可以注意一下讓你想到一些負面的情況,你當時的狀況好嗎?


你是不是有熬夜?

或者那陣子吃特別多糖?

或者你很久沒有運動了?


通常一個人的身心狀況維持良好,又沒有業力干擾的話,他就會維持比較正面積極的心態,根本不會記得以前別人講過什麼廢話的。


如果有人跟你講比較難聽的話的時候,我們應該對他多保持一些憐憫的心,因為其實他的狀況很差,才會講難聽的話,更可憐的是他可能不知道他狀況很差。


你看很多新聞上喝醉酒的人,做出一些暴力跟瘋狂的行為,這都是因為他們的肝臟嚴重受損,造成他們的行為瘋狂跟喪失正面的情緒,進而做一些無法無天的事。


他們其實很可憐的,因為他們都是在傷害自己,之後再傷害別人。


修行人,除了斷惡修善,念經吃素,懺悔還債之外,我希望你們能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吃飯不要吃飽,讓自己有一半的時間感覺到飢餓,少吃醣類澱粉,定期維持運動的習慣,這樣你就能維持身心最良好的狀態。



自然凡事保持積極正面,也不會記得不重要的人的壞話了。



祝福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