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長養慈悲心

佛教講慈悲,認為我們對一切萬物都應該具有慈悲心。究竟,慈悲心是人人生而有之的,還是後天養成的?如果是後天培養而成的,究竟該如何培養慈悲心,成為有智慧的慈悲呢?

讓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慈悲既是先天所有也是後天培養的。菩提心就是慈悲心、好心愛心都是慈悲心,而這些慈悲心也有程度的深淺和大小,小的慈悲心我們稱它為愛心、同情心;大的慈悲心叫做廣大的大慈大悲心。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慈悲心,現在的人又稱為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又或者是同情心,只要有感情、感性的存在,多多少少就會有慈悲的成分在內,這是天生的;但是只有這些感性而沒有賦予理性的訓練和教育的薰陶,那感情有可能會氾濫或者感情受到阻礙後會越加冷漠,這是沒有受教育、沒有後天培養所影響的,若是有後天的教育作為同情心的理性輔導,漸漸的同情心會擴大也會成長。

以佛教徒來說,有修行的人一定有慈悲心,如果修行不得力那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慈悲心所以修行不能使得心安,心裡面經常是處於混亂、憤怒、懷疑這樣的不安之中,這樣的人不叫修行是忙修瞎練,越修煩惱越重。

有慈悲心的人首先第一步是「向內觀照」,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的感受,不是把眼睛盯著別人要求環境改變,當有煩惱痛苦的時候要從內心下手,外面怎麼好、怎麼壞,只要自己心安定就不會受影響、不會有憤怒和不安,觀照自己怎麼在動,心本來是沒有煩惱的是自己在混亂的時候心才產生了煩惱,當心的煩惱越來越少那麼對於這個世界的愛心也會越來越強,慈悲心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慈悲心是需要培養也需要用佛法來向內觀照和自我消融的,這樣慈悲心一定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