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主要是描述一種實現自我預言的心理現象:「信則有、不信則無」。講白話就是: 相信會成功,就會成功;反之,若認為會失敗,最終果然會失敗。
人類心理學有許多關於人的思想如何影響他的行為,甚至未來的表現跟成就。
畢馬龍效應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一直讓自己保持在對一件事情的正面期望下,設想許多美好的願景和未來,這樣的情況就很有可能會發生。
但是實際上運作上卻有很多困難,因為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辦法保持正面思考,也沒有辦法對未來持續保持樂觀和積極向上。
大部分的人長期都是處於在焦慮和負面思維的狀態下。
這個是因為業力的關係,讓人沒有辦法保持正面的思維。
如果一個人能夠一直保持正面的思維,他去設想他想要成就的美好事業,理想狀態下,他能做對選擇,做好正確的判斷,然後一步一步的達到他設想的目標。
但是我們的業力,是我們過去是所犯的錯,形成的負面能量,會影響我們做一些錯誤的決定,甚至無法冷靜思考,該如何把事情做好。
要怎麼做才能讓目前的自己更貼近未來的期望。
這其實是很難的。
自我開始修行以來,從我開始告訴人家要吃素要斷惡修善開始。
他們也知道這樣的道理是正確的,但是他們沒辦法做。
到現在,我常常告訴人家,你應該要廣泛學習,增加自己更多有用的知識,讓自己過得更好。
大家也知道,但往往都是做不到。
我想這之間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有嘗試解決業力問題的人,比較有辦法讓自己去改變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吧?
因為腦袋比較清楚,所以比較能做正確的決定。
我可以體會到因果業力他第一步干擾的一定是一個人的思維。
他會讓一個人保持負面的邏輯,去否定自己,讓自己一直處於焦慮和不安的狀況下,所以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好。
所以畢馬龍效應是正確的,但一般人往往做不到。
這個道理我也跟我弟弟分享,鼓勵他盡量保持正面思維,設想一些美好的未來,這樣更有可能成功。
但他好像沒辦法做到,我記得他曾跟我說過一段話:
他覺得他從高中開始就覺得自己會越來越不順利,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彷彿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這樣子一事無成了。
是這樣的思維害了他嗎?
還是因為業力讓他產生這樣的思維而讓他鬱鬱寡歡呢?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嘗試看看用畢馬龍效應的方式思考自己的未來,並隨時修正讓自己無法達到正面思維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維持一個正面的成長。
先從自己思想去改進自己吧?
如果一直沒辦法改變自己負面思維的話,那就要先從自己斷惡修善開始了。
可能是自己福報不足或者自己罪孽深重,所以讓自己一直維持負面思維。
如果自己福報充足,罪孽輕淡的話,那必定能夠保持正面思維,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的。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