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境界

 「境界」



西遊記的最後唐僧一行人取得經書之後要回歸大唐,佛祖安排給他們的經書其實是無字天書,就是一個字也沒有的書。


後來唐僧發現了經書上沒有字,這可慘了,他們這一次等於白走了,拿不到有用的經書回去救度世人了,當下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只好再回雷藏寺是一趟,向佛祖討個說法。


佛祖說他已經知道他們的事情了,但是無字的經書才是好的,可惜世人不能體會,只好再讓他們去領有字的經書了。


後來又遇到阿難尊者跟他們索賄要好處。



很多沒有修行過的人,看到這些故事其實是無法理解的。


但是有下苦工修行過的人,卻可以體會到真正的含義。


一個花了很久的時間長途跋涉遇到許多艱苦和挫折的阻礙最後到達終點的人,他所得到的東西和成長。


會和一個拿到至高無上的經書,閱讀個兩三次的人一樣嗎?


戲棚下吃瓜看戲的人的功夫會和戲台上花10年下苦工的人的功夫一樣嗎?



佛經雖然至高無上,但是光說不練的朋友也很多,甚至佛法說的再巧妙,沒有經歷過一番辛苦的磨練,也很難體會佛法的意思。


所以去西天取經的人才有辦法得道,拿到西天的經書的人不如直接給他們無字的經書,興許會有人為了再拿到有字的經書而再辛苦走一遭,或許未來還有人得道。


但拿到有字經書的人會產生一個迷障,就是認為依靠這個經書的道理,就可以得道,就可以解脫,只是反覆在這個經書的文字之間穿牆走迷宮。


反而更難得道和解脫了。

結果反覆在文字之間做推敲,卻無法真的從中獲得任何利益。



我們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不管是別人的幾句話,或者自己的身體狀態,都會影響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跟想法。


因果的力量,無形的力量,更可以控制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去做出我們認為合理,但是別人認為極度不合理的事情,每個人的自我傷害,或者陷入憤怒的狀態,不是他們修行的境界不夠,而是因果業力未能化解。


而且人本來就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思緒的,我們的想法往往並不是最適合或有利我們自己的想法。


所以有時候一個人聽到再多有用的道理,他們也沒辦法真正從中拿到對他有利的方法,更何況信心堅定的去實行呢?



如果目前無法處理因果業力的話,我個人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戒律」跟「規律」。


戒律主要是在控制個人的慾望,不管是在飲食或者是行為上,都是藉由外在的形式去限制自己無止境的慾望。


任何宗教都有飲食上的戒律,譬如說吃素或在特定的日子裡面不飲食,都可以藉由控制自己的吃的慾望,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堅強。


守好戒律的人,其實才能成為最自由的人,但是一般沒有任何戒律的人卻很難體會。


當然守好佛教的五戒:「戒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

會更完善。


如果你能落實到你的生活中,那麼西天之行你至少已經走一半了。


如果能再戒除「貪嗔癡慢疑」,十善也差不多了,我想西天的雷藏寺就在眼前了。


當然這樣描述是有點簡單了。


唐僧一行人西天之行有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有許多妖魔鬼怪阻礙他們。


每個神通廣大的妖怪背後都是天庭的大神,大妖怪其實是大神的坐騎或弟子門徒。


如果唐僧一行人沒有先得罪大神們,祂們的坐騎可能也不會到凡間來阻礙他們取經吧?


每個人如果要得道求得解脫,就像唐僧一樣,還是得通過自己冤親債主的考驗。


考驗很難,但其實只要不放棄就會通過的,如果在我們最辛苦的時候,我們仍堅持要走向回家的路,債主們最後還是得給我們機會的。


就像後面大神們還是會出手把他們的坐騎帶回去的。


你沒吃過苦,你很難「得道」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一條很長的路上走,只是有人有發現有人沒有發現,有的人走對的方向,有的人走反方向。


但我相信每個人最後還是會回他們的終點的。


正如佛所講的:「眾生皆是未來佛。」



祝大家旅途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