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修行是很孤獨的

 「修行是很孤獨的」


我以前曾在一個雜誌上看過一個故事,裡面敘述一位醫生跟他求診的病人治病,那個病人的狀況非常嚴重,已經是癌症末期了,這個醫生用了很多方法幫他治療,可是他覺得很奇怪,每次判斷上病況在身體上的一點,他就用藥到那一個點,可是到他用藥到身體那裡的時候,病況又轉移到另外一個點上,他又對那個地方用藥,但是很快病點又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因為狀況越來越糟糕,這個醫生發現他的治療方式可能幫不上這個病人,而且病人可能很快就會走了,他就跟病人的家屬建議說,我覺得你的家人現在狀況很玄,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讓他的病不會好,是不是要去找一些宗教或神秘的力量來幫忙?


結果他的家人一聽之下反而憤怒的把醫生告上法院,告他誤診,不當醫療行為。


嚇的醫生,從此不敢跟病人建議宗教的事情。



因果和業力的力量就是這麼可怕,他們可以知道我們下一步想做什麼,並馬上找到針對的方案來處理。


可惜的是,

現在的科學講究的是眼見為憑,無法實驗或證明的事情,是無法取信於眾人的。


尤其對方又是看不見的人,他們可以影響我們的想法,知道我們的想法。

從我們的思考習慣和行為模式,很容易預測我們在未來會採取什麼行動。

並提前做出反制。


所以我們遇到冤親債主的時候真的除了道歉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記得我剛修行的時候,我的守護神曾經跟我說:「您選擇的這條修行的路是很孤獨的,你確定真的要修行嗎?」


我那時還沒理解為什麼選擇以了結因果方式的修行方法會孤獨。


我本來以為只是世界觀和一般人不太一樣而已,所以不容易遇到和自己有共鳴的人。


但事實上不只是這樣。


朋友之間的關係,都是從開心跟愉快的互動開始的。

結束於彼此不愉快的相處和互動。


從我上篇文章所提到的老朋友的狀況,我們的業力會讓我們最後發生一場爭吵,就會讓我們失去未來繼續碰面的動力了。


再過了許多年之後,我終於體會守護神跟我講的孤獨是什麼意思了。


當我的同修和我選擇不同的路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理念不合的衝突,矛盾會越來越擴大。


即使再怎麼爭辯或解釋也沒有意義,因為業力會讓我們的想法無法走在同一條線上,無法獲得共識。


最後只會造成彼此謾罵而已,讓彼此的傷害越來越重。


這個經驗我和之前的同修也體會過,為了一些事情產生爭吵,但當業力處理之後,心裡就根本忘記了爭吵的理由了,自然也沒有繼續吵的動力了。


但是如果業力沒有處理的話,旁人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都會讓自己的產生不可化解的矛盾。



所以我一向祝福選擇其他路的同修,或許你選擇的路才是對的。


我們不是理念不合,我們是共業不想讓我們聚在一起而已。



根據這些經驗,我學到一個很有用的道理,就是當你跟別人有不可化解的矛盾的時候,其實化解矛盾的方法,並不再矛盾的事情上面,就在矛盾這件事情周遭上一定有很容易解決的方法。



可能就是放下吧。


真正的孤獨其實是一種幸福,因為孤獨才能真的享受到清淨的寧靜。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環境

 「環境」



我大概是18歲的時候學會抽煙,我本來是不會抽煙的,是有一個從小認識一起長大的朋友,因為我們常在聚一起聊天,剛開始他請我抽煙,我覺得感覺不錯,心裡有一個陪伴的感覺。


兩個人在吞雲吐霧,互相慰藉彼此的寂寞。


聚在一起的機會多的時候,我也開始有煙癮了,太久沒有抽煙就會很焦慮。


有一次聚在一起,抽久了,因為已經有癮,感覺越抽越空虛,心裡越鬱悶,然後我發現,兩個人如果是無知的話,不會有什麼發現跟成長的,只是越聊越聊個空氣而已。


「他其實不能幫助我任何事情的。」


「他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的。」


慢慢我覺得是浪費時間,就比較少碰面了。


雖然聚會變少了,但抽煙的煙癮並沒有消失。


抽煙讓我身體越來越差,晚上越來越容易失眠,白天上課的時候更容易遲到,或根本曠課,繼續在家裡睡覺了。


但我不覺得他是害我的朋友,我是始終認為他是我最真心的朋友,在我最孤單寂寞的時候,願意陪我聊聊天。


後來去台南找老師處理業力之後,我也介紹他來找老師,希望能幫助他。


我專程從台北開車接他一起到台南。


但是因為他的理念跟老師不一樣,他認為他的問題跟業力沒有關係,而且他對於神明的理解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認為神明是神通廣大可以救度一切的。


所以在和老師談完之後,我也感覺到他應該沒有興趣在還債這一方面的修行了。


回程的時候,我想這幾個小時是我們相識以來最痛苦的時刻,我們的情緒都陷入了憤怒和抱怨。


我覺得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和金錢,還要忍耐他的怒氣,他一直生氣一直抱怨。


這個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生的情況,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畢竟只是朋友,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是我第一次深切的體會到,一個人的情緒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當業力用力去煽動你心中最脆弱的地方的時候,以及讓你想到不合邏輯,還有讓你恐懼的部分,甚至挑撥你自卑的想法,你的情緒就會越來越負面,人是完全沒有辦法控制的。


後來我們也都發現不對勁,快到家的時候,我感覺到他有很用力的想要把他的怒氣壓下來,很勉強的跟我說保持聯絡了。


但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的業力可以控制你的情緒,那如果他們不希望我接近你的話,那不就像今天一樣,找你出門是找罪受嗎?


何況,我覺得我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當你要跟他談事情的時候,對方無形都先控制他的情緒來反駁你,即使再要好的人,當他的情緒被提起來的時候,如果還要堅持到底,那就是爭吵而已。


不如祝福他的選擇是對的吧。



我時常對因果的業力感覺到無助,也常在思考如何面對因果業力來做出正確的抉擇,即使業力可以控制情緒和可能讓我們做錯誤的抉擇。


但我想或許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方法可以改變這些情況。


還是有可能努力的地方。


95歲的巴菲特,在最近一次的股東會上,有一個小女生問他要怎麼能像他變成怎麼會投資的人,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跟對方講:


「與誰交往非常重要,不要指望你能做出每一個正確的決策,但你進入的環境、與你交往的人,將會影響你的人生方向。試著與聰明的人為伍,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並找到一份即使不需要錢也會讓你堅持做下去的工作。」



人到最後其實都是被環境所影響的。


你如果想要變成怎麼樣的人,你就要去接近你喜歡的人,學習他的思維,學習他的做事習慣。


不用擔心沒辦法接近成功的人。


成功的人都是喜歡分享的人,他們一定喜歡別人跟他一樣成功。


所以他們會寫很多書,自傳,或分享他經營管理的理念,你只要多讀一些成功者的書,你就可以知道他的思維是什麼,他的認知是怎麼做判斷?


接近成功的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閱讀他們的著作,就有辦法學到他們的形式作風及看法。


很多人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處理?不知道怎麼做抉擇?


其實真正的問題只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你收集的資訊不夠,就是你對問題不夠了解,所以你不知道怎麼去定義這個問題?


這個是需要長期用心的觀察。

還有收集相關的訊息。


第二點就是你的背景知識不足,簡單來講就是你的資料庫不夠多資料。


因為無知,所以你搜尋不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


大腦當然無法產生足夠的程序和方法去做處理。


這邊就回到巴菲特所講的話,重點只有一句話。


多讀書多學習。


你知識的越充足,越有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只是有點矛盾的是,決定一個人閱讀跟學習的能力,其實並不是他多聰明,或多強記。


決定一個人學習能力是他的情緒。


心能靜下來,才有辦法思考和學習的。


心情常保愉悅,讀書就像吃飯一樣,會忍不住多讀兩本的。



環境會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和習慣。


從我這個朋友就讓我知道一件事情,我本來是不抽煙的,因為他抽煙,所以我跟著抽。


如果我要戒菸的話,那我應該要遠離他的。


修行就是放下不好的事情,改掉錯誤的行為。


所以我是從開始修行之後,才真正戒煙的。



或許我們也應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一下自己行為上是不是有什麼不圓滿的,並盡力去把它改掉。

然後盡量去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


營造對自己未來有利的環境。



我想這樣人生就會慢慢走向圓滿了。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