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壞習慣

 「壞習慣」


問:

「師兄您好,我家人都有賭博的習慣,他一直賭一直輸錢,我怎麼勸他都不聽,師兄你可以幫我處理業力的問題嗎?

是不是冤親債主讓他一直賭下去的關係?

我實在不忍心看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賠光。

麻煩師兄幫忙。」


答:

「您好。


這個問題不是處理業力就能處理的問題。


因為他認知上不認為他是錯的,所以為了追求賭博的快感,隨時都會去賭博,或者這樣能讓他賺到錢,我們勸她不要去賭博,反而會讓他覺得我們在擋他財路。



當然業力會有影響,但是他的認知上就是一個弱點,我現在幫你處理一個債主,但是他弱點沒有改掉,只要有新的業力來,就會讓他再去做這樣的事情。


這個要靠他自己忍耐去戒掉,才有用。


首先要他自己認為自己是錯的,他才有辦法去改變。


如果他認為他自己做的是對的,那麼我們旁人說什麼或幫他做什麼都沒有用。


一個人如果要改變自己行為的話,一定要先認為自己行為是錯的。


他才有可能改變。


所以修行的前提就是要先認為自己是失敗的,是在犯錯的。


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因為我們人活著就是靠一口氣,人一定會先維護自己的個人尊嚴,執行滿足自己自尊想做的事。


我們人在做任何事都是從「做這件事會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開始的。」


所以如果要讓他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會先傷害他自尊,也會受到他的反擊跟抵抗。



最近我看新聞的時候,看到公車司機跟乘客起衝突,本來他們只是口角上的爭執而已,後來其中一個人做了一個動作,另一個人就動手起來打他了。


那一個人做的動作也很簡單,他只是用食指指著對方一下,另一個人就暴怒起來打他了。


如果你想跟人家有吵架進入動手動腳的地步,就用食指去指對方就可以了,因為用食指指對方這個動作代表的就是「你的地位不如我。」


你是小孩子,所以我可以這樣指著你罵。


這是一個非常挑釁的動作。


對方當然會忍不住動手打人了。


當然打人是不對的。


但是我這邊要說的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尊嚴。


但是也因為這個尊嚴,會讓他無法去修正自己的錯誤,會讓他無法變得更好。


人活著就是靠那口氣而已。



我剛開始決定修行的時候,我還有繼續抽煙一年左右,那時候還有觀世音菩薩,顯化為一個抽煙的老頭給我看。


因為祂抽煙的樣子,所以我認為祂不是什麼正式的神明。


但是後來我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要告訴我,如果你抽煙的話,你因為這個習慣,跟你的朋友說法的時候,是不是會破壞你的形象,聽你講話的人覺得,你連抽煙都戒不掉的話,你怎麼做一個好修行人呢?


畢竟你看到我抽煙,你就不覺得我是神明了。



事實上,觀世音菩薩在夢中顯化勸我戒煙的事之後,我也過了快一年才真的戒煙了。


所以要改掉壞習慣是很難的。


而我在開始修行之後,我還是會喝酒,剛開始的時候有問我守護神,問能不能喝酒?


祂說我的身體不適合喝酒,最好是別喝。


可是事實上,我修行到現在已經16年了,我是六年前才真的戒酒,也就是說修行後我還喝了10年的酒。


因為我從來不認為喝酒是錯的事情,所以我就繼續喝。


但後來才去了解一下,為什麼我的守護神說我不適合喝酒。


因為我是屬於喝酒會很容易臉紅的人,而且我喝完酒就會想睡覺,這個都代表我的肝臟並沒有辦法完整的去代謝酒精產生的毒素,所以才會讓我很容易臉紅,而且很容易酒醉,這個是要讓我不要喝太多酒的保護機制。


所以我喝酒之後身體的傷害比一般能夠擁有解酒的能力的人的傷害還要大很多。


而且我慢慢發現,喝了酒的時候,自己的意志力會變薄弱,容易做出以前不敢做的一些行為,彷彿自己的身體被別人控制的感覺。


因為這樣的情況,和我修行的目標是產生很大的衝突,我修行的目的是要能夠掌握自己的未來,讓自己真的過想過的生活,如果因為喝了酒而失去自制力,被外界的無形力量所影響的話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這樣是一個莫大的錯誤。


傷害自己的身體,對自己失去控制力,我認為這是我犯的錯,所以我決定真的戒酒了。



雖然如此,但是我也花了快10年的時間來改變。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對你家人有耐心的話,你可以慢慢地好好告訴他,為什麼你不支持他賭博,還有賭博會造成什麼危害,慢慢地可以影響他的。


可是要小心不要傷害他的自尊。


最後,金剛經才一直勸我們修行人不要有我相,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因為要是把自己的事看得太重要,自己就會很難改變,很難修正自己錯誤的看法。


當然就更難改變自己的壞習慣了。



謙卑的人,才容易修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越變越好。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惜福是長壽之道

 「惜福長壽」


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到中午用餐時間總會看到一些同事走過我身邊的時候喃喃自語,不知道中午要吃什麼?


這時候我都會直接回他們,不知道吃什麼就是不餓。


他們會回我,但是現在不吃的話下午又會肚子餓。


我會跟他們講,一天醒著的時候至少要有四成以上的時間是覺得肚子餓的。


人會肚子餓的感覺,並不是代表你現在一定要吃東西才能活,一定要吃東西才有活力跟體力。


肚子餓,只是代表你的胃清空了,提醒你可以接受新的食物。


但是胃雖然空了,我們長長的小腸,其實裡面都還是充滿著食物,它持續在進行消化作用。


所以如果一個人一直維持著三餐進食,且餐餐吃飽飽,極少感覺到肚子餓的時候,基本上這個人都是熱量過剩了,大部分都會造成肥胖的情況。


如果一個人的腸胃都沒有空腹的時候,他的消化器官24小時都必須運作,導致消化器官都沒有休息的時候,消化就會越來越差,甚至如果又維持高糖高鹽的飲食習慣,這樣消化系統的癌症就很容易找上門。


空腹的狀態其實對消化器官是好的,因為你給消化系統時間休息並進行器官損傷的修復空間,可以極大降低消化器官發炎或者是癌症的狀況。


台灣人從西化飲食高糖高鹽,且三餐吃飽的狀況,導致台灣人的十大癌症有六大癌症都是跟消化器官有關。


所以吃飯吃七分飽,或者一天只吃兩餐,其實對消化器官是蠻有幫助的。


很多人會擔心熱量不夠,沒有活力可以運動。


我們普通人身上都有十幾公斤的脂肪,即使你現在是標準體重,也有這麼多脂肪可以供你使用,而1公斤的脂肪,足夠一個人一個禮拜不攝取任何熱量的體力使用。


我並不是叫你都不要吃飯,我只是跟你說,飯少吃一點不會餓死的,反而對身體是有幫助的。


我自己也曾經嘗試過,如果一整天都不吃東西的話,做八九個小時的登山活動,反而體力感覺是源源不絕的可以一直續航下去,但是如果運動完吃了東西之後,反而覺得提不起力氣想休息了。


人的體重,如果過重的話,會導致體內內臟脂肪累積太多,會使身體長期進入發炎的狀態,長期的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也會使人老化的比較快,所以人如果過了40歲的時候,比較胖的人都要看起來比較老也是這個原因。


因為脂肪細胞會持續的散發許多體內發炎的因子,不只會老花快一點,也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造成肥胖的主因,主要是精緻澱粉跟糖類攝取太多,現在外面的手搖飲很方便,每個人隨手一杯奶茶,再加上三餐吃飽飽,攝取大量的麵粉和米飯,偶爾再吃一些小餅乾點心蛋糕,很難不變胖。


體重進入肥胖狀態,三高就容易找上門。


而且我根據我身體的真實體驗,肚子吃飽的時候,其實比空腹的狀態更容易感到心情鬱悶。


空腹的狀態,人會更容易進入清靜的狀態,反而吃飽的時候人比較容易胡思亂想,正所謂飽暖思淫慾。


古人曾有一種說法,他們認為人的壽命跟一個人一輩子能吃的飯量有關。


這一點也在「了凡四訓」裡面有提到,了凡先生在開始行善積德之後,本來輪不到他吃的官糧竟然讓他吃到了,本來命中不會中舉的,竟然中了舉人了。


所以能吃飯是一種福報。


一個人一輩子能吃的食物份量,就等於一個人一輩子的福報。


少吃就少消耗福報,所以容易長壽。


我弟前幾天在問我,他說他看人家介紹癌症的影片很可怕。

問我怎麼辦?

人是不是都會得癌症?


我跟他說,癌症跟糖尿病一樣,雖然先天基因會有影響,但主要他是一種飲食習慣的問題。


因為你的飲食習慣沒有改變,大量的吃澱粉類食物取得飽足感,吃油炸的,吃含糖的飲料,甚至常常吃肉,這些都是會導致癌症的飲食原因。


我做過很多研究,只要把飲食上的澱粉攝取量降低,大量的吃新鮮的蔬菜跟水果,都可以降低體內發炎的狀況,最好把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之內,連過重都不要,這樣來說,不只癌症的發生率會大幅的降低,甚至連糖尿病都很難發生。



人生的選擇其實只有兩種,先苦後甘或者先甘後苦,澱粉吃少一點,雖然容易感到肚子餓,但是對未來的健康是有幫助的。


先甘後苦,雖然現在可以隨便吃隨便喝好吃跟好喝的東西,但是未來如果開始肥胖,很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提高,以後老年的生活就會越來越辛苦。


修行跟因果一樣,我們要選擇先甘後苦還是先苦後甘呢?


很多時候現在遇到一些挫折,這是我們在先還債,所以會比較辛苦,債還清之後,以後就變得比較輕鬆,這就是修行的先苦後甘。



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體重,一天醒著的時候至少保持有三四成的時間是肚子餓的。


這樣大家就會越來越長壽健康了。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