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觀自在

 心經開頭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自在」三個字已道盡所有的修行根本或人生哲學了。


我深信人的思想,人的心境時時刻刻和自己的環境產生互相影響,當你的心境正面積極時,你的環境就會因為你的正面積極而給予正面回應,給予你獎勵或幫助。


當你對週遭的人事物負面的思想時,你週遭的人事物也會對你更負面,舉例來說,你敵視一個人,那個人只會回報你敵意,不可能對你展顏歡笑的。


佛法言:「萬法唯心造。」


這就是我們為何要隨時觀自在了,

你的環境都是在回應你的心境,

你的心境在做了某件事

或思考某件事時感到

恐慌,

感到焦躁不安,

感到害怕,

那麼這件事最好不要去做,

也不要去想,


「因為你的心在告訴你:

只要能讓心裡不靜的負面情緒或想法,未來都可能會產生傷害你的情況。」


我剛開始修行時在團體內受到很多

狀況的磨練,

難以分辨外在訊息的真假是非對錯。


直到我發現我的「心」,

其實可以告訴我許多未來的祕密。


「我覺得不安,

不只是現在的情況不對勁,

而是如果如果我一直維持著不安,

去做一件事,

或不做一件事,

未來都有可能形成不好的事。」


所以,

修行就是這樣,

你修的對不對,

你靜下來問自己的心,

如何能安住其心,

就是你正確的緣份所在。


人生亦是如此,

凡對你不利之事,

你的「心」會預告於你,

只是人生「苦」的地方就在這裡,

人面對自己身邊造成自己痛苦之事,

往往沒有改變的能力,

大部分都只能「忍耐」而已。


這是因為「因果業力」,

因果的力量,

源自於過去所犯的過錯,

讓自己必須去承受自己犯錯的折磨。


為什麼「心境」如此重要?


也是我觀察冤親債主多年而來的,

祂們大多都是先讓人的情緒負面,

比如:恐懼,不安,害怕,空虛,

寂寞…等等。


本性良善之人,

會設法改變,

所以他們會走入「修行」的方向,

修行,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

來解決問題,或者變得更好。


但也有人,

會去傷害別人,

或者傷害自己,

或者為了追求永無法滿足的欲望,

持續的傷害更多人。

最後還是會毀了自己。



所以修行可大致區分為兩個方向,

一者,由內修到外,

如,靜坐,藉由使心靜下來,

而近道。


二,由外修到內,

這是我們的方法,

藉由斷惡修善,累積福報來還債,

沒有冤親債主的干擾,

心自然就會靜下來了,

無欲無求,

則無處不愉快。


只是講到修行,

不禁讓我想到,

修行是短期內讓自己心靜而平安,

但長期而言,

修行究竟還是求一個解脫,

脫離六道輪迴的苦海,

自我有宿世通以來,

每每遇見之人事物,

當他們對我不好時,

總讓我知道我過去世是如何虧欠他們的,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法則,

我認為「欠人債」「因果業力未了結」

是六道輪迴的根本,

尤其在我看到我累世許多世身為修行人,

卻始終今日再世為人,

就是為了來還一些還有虧欠的人的債,


所以我這一世才選擇了

「以還債為主」的修行方法。


不能說其它法門不好,

而是每個人的因緣不同,

所以親近的法門不同。


我若不是過去曾累世修行過,

今世也不會有足夠的

「善根福德因緣」來修行的。



最後,提一下科學證據,


近代量子力學發現:


「粒子會與自身產生干涉作用,但一旦你想查明它的走向,干涉現象就會消失。好像它永遠知道是否有人在窺探它,而它只在沒有人看時才願意表現出神秘的自我干涉。」


電子雙狹縫實驗完全體現了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愛因斯坦如果還在世,波耳或許就能據以回答他的質問:是的,月亮在你沒看它時,可能不在那兒…


原文出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0581


科學一直到近百年才發現人的心

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所以我們應該常心存善念,

廣結善緣,

做個常「觀自在」的菩薩。

保持正面思考,

做個積極樂觀有耐心的人。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學習改變命運

 大家好,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講「現世報」,

什麼叫做「現世報」?


就是你這輩子做的事,

馬上反應在你身上。


有時候做善做惡的回報並不是那麼快的原因在於,果報的成熟是需要因緣的具足,

因緣未到,

果報也不易成熟的,

比如,甲男欠乙女情債,

必得甲轉生為女,乙轉生為男,

方得讓現世的甲女來還乙男情債,

所有身份和地位得互換對調,

才能完全的了結此因果,

因為因果是講究絕對公平和對等的,

除非雙方同意,

不然難以在不是相同互換立場的情況下了結。


但我今天為什麼還是要講現世報,

有一種好的現世報,

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你今天工作或讀書學習的付出,

都是累積在你未來成功的本錢上,

還未能成功,

在於累積的的程度不夠,

累積足夠了,

必能奮發而起的。


一個碩士學位,

就是每天找期刊看原文書,

吸收了的足夠的知識,

再進行一連串的實驗,

兩年半就拿到了國立大學理學碩士了,

今天你一個星期比別人多讀一本書,

讀了一年可能感覺不到什麼差別,

但是你如果讀了五年呢?

那麼你就具有一個博士學位相當的知識量了。


我的重點是,

永遠要把握你空閒的時間去閱讀,

你的命運的改變,

不在祈神問佛,

而在你的努力學習。


華倫.巴菲特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一定是埋頭讀書,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便是,「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

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我看到一個人的現世報最快的情況,

在於他努力的學習和閱讀,

進而改善他的生活,

我至今仍保持一週至少讀一本書的習慣,您要不要也試試?

學習許多聰明人的知識的確可以讓人的人生更加圓滿。


祝大家平安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