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不花錢也能做善事

不花錢也能做善事

黃大米真心話

做善事一定只有捐錢嗎?這樣沒錢的人不是很吃虧,累積的福報怎樣都比不上有錢人啊!

我不知道天上的神,是怎樣算福報的積分,也許根本沒有積分也說不定,但做善事,會讓自己內心,有一種溫暖的流動,讓自己覺得這世界,還是有光明美好的一面,這也是為善最樂、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能幫助別人,自己的內心都會快樂。



分享兩個,我完全沒有花到錢,卻能做善事的方法給你參考:



星期六早上,因為要跟紀坪對談,跑去髮廊洗頭,回來的路上,看到斜坡上,一個老婆婆站在山路邊休息,旁邊是一個大菜籃,我想她應該是拿不太動,勉強支撐爬上山的一段階梯後,就無法負荷,我上前親切的跟她寒暄,問她是不是住在山上,她說對啊!年輕時候買房子沒注意,現在爬這種斜坡,很累啦!



等熟絡了點後,我幫她把菜籃提起,天啊!重量超重的!婆婆到底是怎樣扛上來的,婆婆似乎發現我有點弱,有點扛不動,就跟我一起扛菜藍,等爬到她家,我已經氣喘吁吁了,哈哈哈哈哈,但還要表現出,好像不太累的笑著,婆婆很開心的說:「小姐謝謝你,我小孩都出去工作,沒辦法幫我拉,就靠自己。」我揮揮手跟她道別,做好事後,心情很快樂,花費0元。其實只要你多願意注意路邊的陌生人,甚至是陌生的老人,你會發現很多老人常常很無助的在街上,一臉求援的表情,這時候你可以勇敢上前搭訕,老人家都會很感謝你的。



第二種不花錢也能做善事的方法是,當你去吃喜宴時,一定常遇到,滿桌的菜,都吃不完,也沒有人要打包回家,這時候我會勇敢說出,我要打包這些菜尾,這些菜都很精緻,丟掉很可惜,把這些菜尾打包去給遊民,對他們來說可能是聖誕大餐,會給他們一天帶來驚喜。另外如果你拿到喜餅根本吃不完、甚至知道自己不會吃,也可以送給遊民們,這些乾類的餅乾,只要他們肚子餓時,就可以拿出來吃,應該是很棒的食物,不論是打包菜尾或者送喜餅,都沒花到錢,卻能讓別人吃飽,幫你自己跟新人累積了一些福氣,不是挺棒的嗎



至於遊民在哪呢?火車站外圍24小時都有,晚上七點之後更多,因為他們就睡在那,日復一日,寒流酷暑都睡在車站外,你可以輕易的找到他們,尤其是晚上的時候。



以上是我的小小分享,今天去參加,我帶過的記者婚禮,很替她開心,包了三大袋菜尾給街友,更開心,有個街友過來跟我要一盒食物,走的時候跟我說:「不好意思我這樣年輕,還來跟你要一盒」我說:「沒關係你拿去吃,這邊還有餅乾,你要不要?」他笑著說好,說這樣他可以晚上餓的時候就可以吃。



我不想去追究別人為什麼當街友,或者為什麼這樣年輕的人,怎會來跟我要飯吃,我只知道,可以讓他吃飽一頓,是人道精神,希望這樣的分享,也能讓你感受到,做善事是一種善念的傳遞,跟錢無關,沒錢我們也能幫助別人。

原文出自: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806040035/%E4%B8%8D%E8%8A%B1%E9%8C%A2%E4%B9%9F%E8%83%BD%E5%81%9A%E5%96%84%E4%BA%8B

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慈悲的故事 一個富人在洗手間吃晚餐

慈悲的故事 一個富人在洗手間吃晚餐

美國有一個單親母親在富人家裡做女傭,有個四歲兒子。有一天,主人請客,人手明顯的不夠了。主人與女傭商量說,今天您能不能晚點回家。女傭說,行啊,就是有點擔心我的兒子,他晚上見不到我會害怕的。

主人要她把兒子接過來,晚飯和客人一起吃。女傭把兒子接過來藏在一間主人不大光顧的洗手間。孩子從來沒見過這麼氣派和華麗無比的房間,女傭告訴兒子說,媽媽帶你來參加宴會,這是宴會主人特意為你準備的單間。

在富麗堂皇的宴會大廳,主人沒發現孩子的身影,就去問女傭。女傭支支唔唔的說,也許自己玩吧。主人似乎明白了什麼,他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間都找遍了,最後在一個位於角落的洗手間找到了孩子。

主人問,你怎麼能在這裡吃東西呀,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孩子答,我媽媽說,這是宴會主人特意為我準備的單間,今天的麵包太好吃了,你是誰呀,你願意陪我在這裡吃這些美味嗎?

主人此刻想起隨父母來紐約的經歷,那時他們也很貧寒,也經歷過十分艱辛的時期。回到宴會大廳,主人裝了滿滿兩大盤子孩子能愛吃的佳餚,模仿孩子的樣子,也把餐盤放到馬桶蓋上,也坐在地上,然後對孩子說,這麼好的一個單間和美食,你一個人獨享就可惜了。

來找主人的客人很快把洗手間擠滿,大家唱好聽的歌曲,表達美好的祝福,讓孩子確信,母親是最令人尊敬的母親,而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完全不知道母親僅僅是傭人。

很多年後,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不但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也買下了擁有幾間洗手間的大房子,進入到上流社會。每年,他以匿名方式捐了很多錢給窮人,但從不舉行捐贈儀式或接受採訪,他對始終不理解的朋友們說,我永遠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們的誠懇與良知,維護了一個四歲孩子的自尊。

原文出自: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26402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
矣!」
《論語•顏淵》(節錄)

今譯
    仲弓問孔子甚麼是仁。孔子回答道:「出門工作時,要像接見貴賓般莊重;役使百姓時,要像負責盛大祭典般謹慎。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諸侯國不使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家也不使人怨恨。」仲弓道:「我雖然遲鈍,但一定會實行先生的話。」

今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雖
然耳熟能詳,但在我眼中,卻是過於
理想了。我總認為,別人的痛苦,我
未必能夠感同身受,這樣,我又怎能
將心比己呢?然而,經過今天老人院
的義工活動,我好像逐漸明白到這句
話的真諦。

  其實,我從沒想過要到老人院當
義工。畢竟聽着老人家談往事,喋喋
不休的我啊你啊一直說下去,我只感
到厭煩。可是今天,在「加操行分」的
利誘下,我終於踏進老人院的大門。

  甫進門,悶熱的空氣隱隱散發着
老人的尿騷味,偶爾更傳來濃痰卡在
喉嚨吐不出來的咳嗽聲,一聲又一
聲,好像快要撕心裂肺似的。我當下
心中一沉,看來接下來的三小時會非
常難熬。

  過了一會,社工安排我陪伴陳婆
婆吃午飯。陳婆婆倒是挺開朗的,東
拉西扯無所不談,提起孫兒時,她更
樂得眼睛瞇成一線,連飯也不記得吃
了。陳婆婆率真的個性,令我本來鬱
悶的心情稍稍舒暢一點,也許是我太
先入為主了,也許老人不一定是難纏
的。

  正當我推着輪椅送陳婆婆回房間
時,她忽然失禁,排泄物更濺到我的
鞋 面!我 立 時 後 退 一 步,差 點 便 衝
口 而 出:「怎 麼 搞 的,真 麻 煩!」然
而,剛要抱怨的我只見陳婆婆默默低
下頭,雙眼盯着地板,儼如做錯事的
孩子般,迴避我的視線。我望着她瑟
縮在輪椅上,本已瘦弱的身軀更形渺
小。她本來健談爽朗,這刻,到底是
她老化的身體還是我厭惡的目光令她
難堪?

  想到這裏,心坎有所觸動,我不
禁輕歎了一口氣。也許,暮年的我會
跟陳婆婆一樣無助,也許,我也會像
她一樣蜷縮在輪椅上,也許,我會同
樣迴避他人的視線。不過,此刻我至
少可以不使她難受。終於,我把要說
出口的指責生生止住,因為,我醒覺
到,罵語是傷害老人的利刃。想到自
己若有一天遭人嫌棄,那柄傷人的匕
首同樣會割傷自己,我的心頭便不禁
一 顫,「己 所 不 欲,勿 施 於 人」說 的
就是這道理吧?於是,我拍拍陳婆婆
的肩膀,蹲下身,拉着她滿佈斑點的
手,安慰她說:「不要緊,真的不要
緊。」

  陳 婆 婆 趕 忙 抱 了 抱 我,輕 輕 地
說:「謝謝你,謝謝你沒有嫌棄我。」
我先是一愣,接着感到一股悲傷。我
詫異的是沒料到陳婆婆會為了這樣的
小事而向我道謝,悲哀的是她也許早
已被無數罵語形成的利刃劃過,遺下
長長短短的疤痕,並且習以為常。我
苦笑着搖搖頭,道:「不,我該謝謝
你。」陳婆婆不明所以,但仍掛着可掬
的笑容目送我離開。我希望,在沒有
傷害她的同時,也能撫平她的傷痕。

  經過這次探訪,我忽然覺得自己
長大了那麼半點,至少曉得人與人之
間應該互相尊重,也明白了「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多為別人着
想,原來能讓自己和別人都快活一
點。陳婆婆,謝謝你讓我學會尊重別
人。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妳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套句詩人奧登(W.H.Auden)的話:「人受惡意之作弄,必作惡以回報。」如果你陷害別人,哪天你也會遭人陷害。



同樣的道理,當你帶給別人歡樂,你就會得到歡樂;帶給別人祝福,你就會得到別人的祝福;如果你經常讚美別人,不久你也會聽到有人在讚美你,「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你也將自己經歷;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



許多人一定聽過,格林童話中有一則關於一位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故事。老人的耳力已經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顫抖的雙手經常把飯菜洒得滿地,碗也常打破,兒子夫婦倆感到非常厭煩,給老爸爸一付木製碗筷,把他趕到廚房幽暗的角落,不准和大家一起用餐。

有一天,兒子看到自己的兒子用刀片消木頭,他好奇的問孩子要做什麼。結果孩子回答:「我在替你準備將來要用的木碗、木筷。」

從此以後,年老的父親又回到餐桌上吃飯,家人也都非常孝順他。



農夫的哲理



地球是圓的,整個世界都在繞著圈子,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所以,如果你佔了別人什麼便宜,先別得意,很快你就會為此付出代價;反過來,若是別人對你做了什麼,你也無需氣憤,不必去報復,任何他們所做的,他們都將自食惡果。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他說:

「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保證有效的秘方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明白了嗎?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原文出自:
http://www.nhu.edu.tw/~yschao/treasury/choice/9501/017.htm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啞巴姑娘

啞 巴 姑 娘

        關教授夫妻現年五十五歲,育有三位容貌美麗的女兒,年齡分別是二十五歲、二十三歲、二十歲,雖然都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姑娘,但是都沒有對象,他們夫妻非常苦惱。當那些一瞥驚豔,傾力追求的青年人,一旦發現原來是不會說話的美少女之時,都立即退縮放棄了。

  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關教授夫妻,從來不相信因果論的。接二連三地生下三個啞巴女兒,這種殘酷的打擊使他們倆精神頹萎,空虛徬徨,痛苦萬分,外貌蒼老。他們領悟到學問、財富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三位女兒的生理缺陷,令他們感到恐懼、焦慮和無助。

  常言:「青年談求學,中年談命運,老年談宗教。」即將步入老年的關教授夫婦,長期的精神痛苦,並非藥物所能治療,對於宗教漸漸產生興趣。週末在友人的鼓勵下,到郊外佛寺聆聽高僧講解佛理。

  高僧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創造的,佛陀只不過是把它揭示出來而已。不管你信與不信,我們都生活於因果規律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善惡行為負責,每一個人都能夠創造自己的命運。如果惡行是你自己做的,那麼你將會得到痛苦的果報!」這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直接觸及關先生心靈深處,令他回想二十五年前的往事。

  關教授夫妻結婚後二個月,太太懷孕,關教授大喜,每逢週末,駕着簇新的豪華轎車到海濱或風景區旅行。有一次到泰國北部的烏汶府參加盛宴,汽車停在佛寺裡的廣場。剛開車門,便有一群流浪兒童擁上來伸手乞錢,關教授最討厭乞討的兒童,不僅自己不肯施捨,而且向大家說,不要給他們錢,否則養成不良習慣,不肯從事正當工作,對國家社會造成損失。一群孩子聽後各自散去。

  當關教授夫婦參加完盛會,返回停車處時,發現新轎車被劃了一條溝痕,由車頭直至車尾,關教授即刻怒火填胸,心想必定是剛才那群街童所為,舉目四望,見不遠處的一棵芒果樹下,聚有四、五個十三、四歲的街童在玩扔銅錢,便衝過去,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每個人摑了一巴掌,然後迫他們說出是誰劃他的轎車。關教授見沒有人承認,便威脅着要把他們抓到警署。街童們被迫得無奈,其中一個年齡較大的,指向遠處一個衣衫襤褸正向外國人乞討的街童,說道車子是他劃的。關教授立即怒氣沖沖地跑過去,把那街童拖到車邊來,而其他街童乘機全跑了。

  關教授先兇狠地打了兩下街童的面,再審問他為何劃壞他的車子?問了很久,原來是個啞巴童,比手劃腳,雙眼流露恐懼、乞憐的眼神。關教授不懂他所比劃的意思,認為一定是懷恨他宣佈不要施捨給流浪街童的事。因此憤怒地舉起右腳,猛力地踢在啞巴街童的胸口,砰然一聲四腳朝天倒在地上,接着哇一聲,口噴鮮血。圍觀者趕忙把關教授拉開,再把啞童帶走,免得再捱打。啞童臨走時,回頭狠狠地瞪着關教授,眼光充滿仇恨怨毒的神情。後來啞童在棲身的佛寺裡,病了幾年變成殘廢。大家都知道啞童本性善良,轎車不是他劃壞的,關教授冤枉了他。

  那年的年底,關太太產下一女嬰,眉清目秀,到了二歲還不會說話。接着二千金誕生,三歲了也不曾言語。後來又生了第三位女兒,一出生便請醫生檢查,又是一個啞巴姑娘!關太太害怕將來第四、五胎,還是啞巴兒女,立刻請醫生作絕育手術。

  關教授每看到三個啞女兒,便會聯想到在佛寺前腳踢啞巴街童,令其口噴鮮血那一幕,和街童怨恨的眼神,至今想起,還是令他心寒。親身的體會,使他不得不相信有因緣果報的道理,而天理循環報應,乃是自然界的規律,對於自己廿五年前的兇殘行為悔之莫及。從此每逢週末他都與太太一起到佛寺聆聽高僧講解佛理,在佛前懺悔自己的罪孽,發心修善積德。正如俗語所言:「人生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

原文出自:
chrome-distiller://37e53a3e-cfc2-4ce7-a9c4-3c2a7fd80814/?time=93035003&url=http%3A%2F%2Fwww.chinamorality.org.hk%2Fbig5%2Fpublication%2F2011new_23%2Fnew23_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