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飛鳥盡

 「飛鳥盡 良弓藏」


秦末,

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在正面戰場上僵持著,劉邦敗多勝少,幾乎快不支了。


劉邦手下大將,

韓信自漢王劉邦手下別動出另一支部隊,後來平定燕趙齊等大國,在齊地請求劉邦封齊王,劉邦在情勢為難之下,封了韓信齊王,以求的韓信派兵支援他打敗項羽。


此時項羽的人也不停地派人說服韓信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這時候韓信手下的謀士蒯徹跟韓信說,他有學過面相學,知道怎麼看人富貴,願意為韓信看一下面相。


史記載錄如下:


蒯徹:「我曾經跟一位高人學過相人之術。」


韓信:「先生看寡人之相如何?」


蒯徹:「請摒退左右。」


韓信吩咐左右退出。蒯徹說:「我相大王的面,不過封個侯爵,而且處境危險,並不安定。但是我相大王的背,卻貴不可言!」


─《史記.淮陰侯列傳》


「背」暗示「反」。摒退左右,然後說「貴不可言」,蒯徹的意思非常明顯。


他繼續引申:「當今兩強的命運操在閣下手中,閣下的最高利益是與楚漢等距外交,讓他們維持均勢,則齊國可以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以閣下用兵之神,不難割取大邊、補助小邊,然後扶助鄰近小諸侯,諸侯感懷齊王的德澤,相率而朝,齊國就能號令天下了。」

 

韓信對這番話完全不接受,仍以「漢王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做為推辭,謝絕了蒯徹的進言。

 

過了幾天,蒯徹再進言,但韓信立意已決,不為動搖。蒯徹曉得自己已經種下大禍,而且算準韓信的下場悲慘,只好假裝發瘋。


後來事實證明,蒯徹說的「面相不過封侯,而且處境危險」都說中了,而韓信可能因此錯過了「三分天下」的機會。


他的決定是對,是錯?哪知,歷史無法重來。


其實齊王韓信會選擇不背叛漢王劉邦,主要的理由是劉邦對韓信有恩,他如果恩將仇報的話,就是變成另一個項羽。


他會失去互惠的一致性,失去的其他所有人的信任。


如果失去互惠的一致性的話,他無法領導他的手下將領,無法統禦他們,讓他們為韓信打仗。


何況他當時的手下將領有絕大部分是劉邦的將領,如果真的背叛劉邦的話可能自己內部就會先內戰起來。


再來就是他會陷入跟項羽一樣的情況四面為敵,沒有任何勢力跟他相近的王願意跟他結好,項羽最大的敗筆,就是天下未平定就先殺掉他們一開始擁護的楚王,劉邦和項羽本來都是楚王的手下。


如果你是個恩將仇報的人,背叛提拔你的人,地位和你相近的人,都會恐懼你的忘恩負義,無法預期能夠得到你的互惠,還有預期你行為的一致性。


會無法信任你,以及和你合作。


這就是項羽跟劉邦最大的差別,劉邦可以集合其他諸王打擊項羽,項羽只有自己部隊可以信任。


就算打再多勝仗也沒有用,只是把自己的直系部隊越打越少而已。


最後被天下的諸王的兵馬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


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能渡過烏江,自己從江南帶出來的子弟兵全部死光了。


韓信如果在那個時候直接背叛劉邦的話,應該首先會面對到劉邦和項羽的聯合攻擊吧。


再者,民心思定,天下大亂已久,繼續三分天下的話,只是讓戰亂持續更久,死更多人而已。



在項羽死後六年之後,韓信也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殺死於長樂宮,並連同家人被誅三族。


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開始消滅異姓王,於是藉故貶韓信為淮陰侯;最後被呂后蕭何騙入宮內,以謀反之名處死於長樂宮鐘室,並且被夷三族



「狡兔死,良狗烹。」


在我未修行以前,我總會覺得韓信應該當時要背叛劉邦的。


但是年紀漸大,社會跟工作經驗越多的時候,慢慢感受到互惠跟報恩的重要。

所以我可以體會到韓信那時候不能背叛的真正原因。

一背叛就是與天下人為敵。


後來修行之後有宿世通,就覺得韓信一點都沒有虧了。


韓信死後六年,轉世投胎成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因為他的犧牲,換來天下太平,所以未來的皇帝的位置有他的份。


但因為對劉氏的仇恨,所以下棋的時候一言不合就用棋盤殺死了吳王劉濞的太子,後來發生了七國之亂更殺死不少姓劉的諸王,就是報復當時劉邦剷除:「非劉不得封王」的其他異姓諸王。



因果就是這樣,雖然短期之內可能會看到不公平的感覺,但是長期的時間下來,它會把事情再顛倒回來。


有些朋友會覺得幫公司工作有「飛鳥盡 良弓藏」的感覺,覺得公司對我利用完就抛棄。


但事實上如果你時間放久一點來看,未來他一定會補償給你的。


有時候看到老闆特別喜歡不用做事的員工,一直升他的官,加他的薪。


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過去世的事,他是老闆的大恩人,老闆只是在還他債而已。


老闆沒有欠我們,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工作吧。


如果我們多做的,多給的,這一世沒有還給我們,未來世總會還給我們的。


很多人生來就富貴,這是因為他過去世幫助了很多人,所以很多人才會回來幫助他讓他富貴。


古代人說皇帝是天命所歸,其實是天下人還他的債而已。


但是如果不小心拿太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以後就會很辛苦了,要為眾生做很多事了。


所以我們如果現在過得比較辛苦。


那麼也別氣餒,我們只是先還債而已。


先苦後甘,苦盡甘來,就是換別人還我們債了。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