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家」


最近天氣開始回暖,空氣中慢慢地有一些花草的香氣了,這是春天的腳步已經慢慢走過來了。


這是一種舒服又輕鬆的感覺。


我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看著早晨的陽光,心裡想到的問題,是:


「我有多久沒有想死了?」


在20年前,我還沒有開始修行前。


我總覺得我每一段時間,都會起這個念頭。


因為人生真的太苦了,疾病不停的折磨,心裡常感到焦慮跟恐慌,還有憂鬱。


所以就會產生,是不是只要死了一切就會輕鬆的想法。


只要死了就不用再承受這些折磨了吧?


但問題是,誰知道死了會不會更痛苦呢?


因為死亡是一道鴻溝,走過去的人,沒有人會回來跟你講走過去是不是真的比較好。


現在在回想,那時候會有這些念頭。


時時刻刻的有這些念頭。


大概就是生活中有太多問題和困難,沒有辦法解決了吧。


我是遇到了這些辛苦,才促使我應該要嘗試改變,嘗試改變就是修行。


2009年的時候,我在高速公路上開著車,車內的廣播,放了一首歌:「身騎白馬」,我在他演唱到台語的副歌的時候,全身起雞皮疙瘩,那種好像觸動自己靈魂深處的感覺。


「我身騎白馬啊,

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唷,回中原,放下西涼沒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這是在述說一個男人離開家鄉十八年之後,終於等到可以回家的時候,他拋下在西涼的一切,只騎一匹馬,千里迢迢,黃煙漫漫,不顧一切地踏上回家的道路。


這不是在反應我當下的心境嗎?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知道我們有一個真正的「家」的存在,那裡是永恆的安祥和寧靜,那裡沒有糾紛,沒有恐懼,只有彼此之間的互相關心和問候。


我真的離開那裡太久了,我好想回去…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但我回家的旅程應該開始了。


這首歌一結束,我的副駕駛座上多了一個人,他微笑的看著我,帶著濃厚的恨意。


他是我這輩子第一個因為過去世殺害他,必須獲得他的原諒的朋友,就是我的第一位重業。


要回家的路上得一路道歉的回去啊⋯⋯


人都是因為自私自利開始離開自己的家越來越遠的,要回家就是得一路的奉獻犧牲一路的道歉認錯,才能回到原本的地方。


我們人本具佛性,是因為累世業障阻礙的佛性的智慧。


幾乎所有的道理都在暗示著我們有一個真正的本源,只是以前犯得錯,讓我們無法回到那個本源的地方。


我相信每個人的靈魂,最後都會想起他們曾經待過真正美好的地方,跟我做同樣的選擇,走上回家之路。


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我應該有快十年沒有想到死了會不會比較好的事了。


因為我相信只要有心,肯努力的話,大部分的煩惱應該都可以解決。


希望大家能如我一樣樂觀,勇敢地繼續走下去,直到走回到自己的目標了。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不倦怠

 「不倦怠」


上個週日早上有稍微出一些太陽,初春的陽光是多麼的珍貴,微微的寒意帶點溫暖了。


我和我媽一起經過一條台中市的馬路,每次走在這一條路上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0年前的事情。


那時候我因為鼻子的問題,不停的感冒鼻塞流鼻涕,真的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我媽是一個鄉下女人,他對巿區的路其實完全不熟悉,但是有人跟他介紹巿區有一間醫院的一位醫生很厲害,很多人找他看鼻子發炎和過敏的問題,都有效被他治癒。


我媽心血來潮一定要帶我去那間醫院看看。


那天晚上他騎著摩托車車帶著我去那間醫院看醫生,騎得很久,終於找到了醫院。


醫生對我施用療程,我記得那時醫生用長長的鐵支塗了很多藥,直接插到我鼻孔裡面,他邊插邊說,這個療程還要很多次,至少要五六次以上才會奏效,他插的時候我感覺痛不欲生,心裡想,我覺得我可能會先窒息而死吧⋯⋯


後來醫生開了一個禮拜的藥給我們,叮囑我們一個禮拜後再過去看看。


然後我們離開回家,因為我媽沒有到市區過,所以我們開始迷路了,晚上在台中市的路上繞來繞去,不知道哪條路可以回家,好不容易在等紅綠燈的時候,遇到一個年輕人,我媽湊上前問他,告訴他地址,請教他我們家的路在哪一邊?


他好心的跟我們說,叫我們先跟著他騎,等到出巿區的路到了,是回我們鄉鎮的路,我們再分開走即可。


我們就跟著他騎,經過了那一條馬路的時候,我們回鄉的路終於出現了,便和他分道揚鑣。


感謝他的帶路,每次經過這條路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0年前那對無助的母子。


三更半夜找不到回家的路,身體也沒有因為看醫生之後變好,反而咳嗽鼻塞的狀況更嚴重了。


雖然我媽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而且又因為不認識路帶我在台中市區的路上繞來繞去,但是我永遠會記得我媽的恩情。


即使你沒有辦法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痛苦,但是如果你曾經這樣努力過,被你幫助過的人還是會永遠會記得你,也會被你所感動的。



最後真的解決我長期鼻子發炎過敏的問題是我30歲之後去台南修行才改善的,因為斷惡修善了結因果的關係,才有辦法像現在正常的呼吸。


能夠享受在這種冬春交替之際,感受大地回暖的舒服,是30歲以前的我所無法想像的,如果回到30歲以前的我,現在大概又在感冒鼻塞的日子裡。


身體好,人生才是幸福的,我想這放在世界上的任何的標準裡面都是正確的道理。


能和家人彼此無恙的出門走走,這就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了吧?


我也知道我能幫助別人的地方有限,但是因為我知道真正的痛苦是什麼樣子,所以我還是盡我的能力希望能幫助一些痛苦的朋友,雖然有時候可能會沒有辦法幫上忙。


但是只要我們曾經想要努力過,這一切就會值得的。


我想這是仙佛即使知道六道輪迴永遠不會停止,但仍然孜孜不倦的教誨眾生的原因。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回家的路的。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阿彌陀佛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絕情

 「絕情」


我記得有人曾問過:

「老師,我聽說修行人都會比較絕情,這是真的嗎?」


這邊我得跟你解釋一下我所觀察到的現象,或者是我綜合我修行人生經驗所體會到的事情。


我們人除了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以外,基本的吃喝以外,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維持生命基本的必需品,其他的生活非必需品都是為了滿足心靈的。


人會需要其他人的陪伴,或者是說需要朋友或者固定的伴侶,其根本原因都是在於內心的空虛,進而感覺到渴求情感的滿足。


一般人不會去觀察自己的內心細微的變化,所以不會去發現我們所追求的很多不是生存必要的東西都是源自於內心的空虛苦悶。


因為苦悶空虛,


所以需要別人的認同,需要成就感。


因為苦悶空虛,


所以需要別人的陪伴,需要別人的關懷,需要愛情。


很多人追求這些東西追求不到,進而造成自己更大的挫折感,跟憤怒。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有很多情感糾紛,劈腿,甚至馬路上一言不合就打起來。

或者騎快車追求快感最後出車禍。


其實都是源自於內心的問題。


他們追求不到,還有一點點希望,這個希望會告訴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一切問題就會解決,內心就不再覺得空虛了。


但是恐怖的是,很多時候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內心一樣空虛。


所以有人結婚了生了小孩,但是還是離婚了。


或者養了自己喜歡的寵物,結果後來還是棄養。


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內心依然感到不滿足和空虛,但是還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並不在外在,而是在自己的慾望。


之後只好追求更誇張的目標了。


所以才會有人說,如果你想要變有錢人,只是希望更有錢的話,你並不會有感到滿足的一天,因為錢並沒有辦法解決內心空虛的問題,如果內心一直空虛的話,你只是會想辦法追求更多錢,最後變成錢財的奴隸,冒著可能犯法或身敗名裂的可能。


戀愛上癮的人也是這樣,看一個喜歡一個,在一起了又不愛了,又再劈腿找另外一個,造成複雜的情感糾紛。



所以人過得快不快樂,開不開心的關鍵在於內心的空虛需要什麼樣的要求可以滿足。


要求的標準,如果越低,這個人就越容易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要求的標準,如果太高,即使你是全世界最有權力最有錢的人,你依然會過得不快樂。



如果一個人不需要外求別人的情感,是一個享受孤獨的人,那麼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快樂的人。


因為他不需要別人的陪伴就能滿足了。


所以釋迦牟尼譯作「能仁寂默」。


修行之人、得道之人,因為已經得到道,他擁有最珍貴最美好的東西了,所以他不需要特定人士的陪伴,也不需要太過聒噪的生活,但對其他辛苦的芸芸眾生多一些仁愛之心。


所以你可以理解了嗎?


修行有所成的人,並不是絕情,而他是不需要濫情,也不需要不必要或成本太高的陪伴或情欲,所以他也就比較不想去找人聊天或者聚會了。


因為他知道如何簡單的滿足自己。


根據我的了解,我們的因果業力,也是先從內心的空虛之處著力,驅使我們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如果我們不覺得空虛寂寞。


我們不會想要抽煙喝酒。


更不會想要吸毒。


如果我們不會覺得空虛寂寞。


我們不會去追求相好貌美的女子。


更不會去腳踏兩條船,劈腿出軌。



如果我們不覺得空虛寂寞,我們可能也比較不會去很遠的國家,舟車勞頓,或者遇到危險。



修行其實就是藉由控制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不好的行為,再慢慢去影響自己的內心最後才能控制自己的心。


我知道這個是很困難的,但不管是我們懺悔還債了結因果,或者靜坐斷食,或者拜懺大佛贊美上帝,或者斷惡修善,最後都是在追求內心的寧靜。


人必自缺而外求。


寧靜方能致遠。


所以我會建議各位朋友,不管你在做什麼事情偶爾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這麼做你的內心能夠平靜嗎?


能夠平靜的事情應該就是好事吧。



祝大家平安

阿彌陀佛